万人空巷——并非指巷里街上都空空的没人,大家都呆在家里。而是说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5 Q3 i/ q: k) T
, O6 r; D9 ?" i) v
. `( C. c0 {; f' y7 @
/ W0 n9 V! {0 Y' ^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不是很不能让人满意。 0 s6 I; o) H H. w, t c. r
3 I6 Q: u% g: `+ S- m
! o% d7 r7 o9 e/ R
, w) J2 G4 Z9 m2 h( c
望其项背——不是远远地落在后面无法赶上,“望尘莫及”
/ F# Y6 Y7 o1 d" A7 A9 e
, j/ E+ @4 p, i 4 N3 Y& t6 w& o' t/ O O" I# P
& c! E2 j' j% J9 v8 G! T1 H$ V
或是远远赶不上,没有希望达到,“不可企及”的意思。这个成语与“望尘莫及”与“不可企及”的意思差别很大,是指已经能望见前面人的颈项与背脊了,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的意思。 3 Z: h x2 v) {7 O# c" O( T3 C
4 y, e, Q( S) D2 H! N/ | S# b" ~
5 g) h! ~+ c3 ^3 m! u0 a/ S# c( T9 Q9 q# z
文不加点——“点”是涂上一点,表示删改,而不是“标点”。“文不加点”并非指文章写得乱七八糟,连标点也不会用;而是形容文思泉涌,文章写得又快又好,连涂改都没有。
* n& c) {* m A+ T7 B; Q) t$ q7 @2 _9 W. {4 ?3 f7 l
6 y. \2 H: g) i5 G% l! r
! x/ J$ [/ n3 P _& u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 [0 Y& \2 `" @8 @/ U: J2 l8 Y. v* T2 V/ E. s" X, N. Q* n
0 H! P) K9 `0 j3 c' Y
1 |4 F0 N1 p9 @9 d/ ~; O5 l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感染人,让人不忍心读下去。而不是指文章写得极其低劣,使人难以读下去。 5 l2 m+ H" W& _: S/ ?8 x% ?
9 r9 u0 [' M; s0 W1 d% ]: T
4 t1 J: g/ Q3 B" K' i) U
2 p5 P p0 f3 t" H8 c4 r/ \+ D明日黄花——“明日”不是“第二天”,而是重阳节过后,不可写成“昨日”;“黄花”指“菊花”,而不是颜色发黄了的花。古人多在重阳节赏菊,节后菊花即将枯萎,没什么好观赏的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 {7 W1 o. P% u; e" V. `' x: d% W: {) g7 R3 e# R: y
& \ P' g( ~- I* g, A
5 o( V7 {* G# W7 ^不刊之论——“刊”并非“刊登”,而是“修改”。古人消除刻错的字叫“刊”,“不刊”就是不必更改。这个成语用以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而不是指报刊不刊载的文章 ! o; l9 F3 \2 H+ ?( q. `9 v
E) M4 t7 O, H2 b1 ?9 K9 f " S% ^& [* P+ u/ i5 U o7 t3 k
1 v1 B$ I( q. e- |" J t
。
# v0 n8 B: {0 c% S7 B; @& ^/ Y+ @7 ^/ M7 n' k; J( R
3 _2 V; o" v6 n3 _, m+ E
* V" Z/ E- p6 A8 a& t胸无城府——“城府”是城市与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胸无城府”指胸怀坦白,光明磊落,无所隐藏,是个褒义的成语;而不是表贬义的胸中无数、没有把握的意思 $ u4 Y9 K6 [0 |( H0 h
0 u' ]7 J$ [8 \) L0 L7 Z
8 p. M8 k/ V6 f |% m% A" o) a
/ T6 [1 D R0 n9 U: r。 4 n5 |/ e3 @( D' f9 h# N
, `' B3 j9 c3 s) H6 P( p
/ [! N9 R3 J4 f
5 ^0 i: i/ i& k7 ?& z形影相吊——是指既没亲人也没同伴,甚至同情者都没有,形容非常孤单。而不是两个人形影相随,或形影不离的意思。 m9 p( P1 L, R* X" R
3 z/ a' T; y* R& o6 N- {: l 6 P; ?6 _1 j9 H+ _- o1 l
2 J) x" B/ X) Y
目无全牛——这是个褒义词。不是眼中没看到整个牛,只是看见支离破碎的东西;而是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 N. Z: H+ |: H9 C% w
' V0 v/ o( R$ M1 P9 o2 Z5 c3 _8 x: ~
; s1 X; c# T% m5 U1 T
4 l7 }* z; a. \; M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恶。不能理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
; S" S, F/ V+ X0 [
; V, {! `- }2 G5 h" W ' b. C4 g( f4 _" L8 S1 l% P7 G$ ]
3 b7 v& W J$ b% ~9 J) G
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与效仿的法则。而不是不值得作为“教训”的意思。 6 s( ]& Y* n- F( x: s
8 ^0 w: ~2 U' |; w4 F9 C
7 u; E$ i$ z5 h& s5 w0 ^
6 s5 h; t; P; q( b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不能用来描写冰雪融化。
y; Q5 i O0 T' S: g
1 w+ f- L4 @2 y0 V3 S) w ' s# R! o/ c R7 g: T
H3 b* J' y8 T, x0 \大快人心——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 N7 @, Q+ P* n
( `1 e5 q- a2 h
. X/ e- k! k" [: o8 }& n; ?
7 \; I4 T; j% B! b$ I/ R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主语不能用于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 : [5 b4 B! @9 v3 z% y& _7 v, [
; ^# F) S) v- ~1 d; |/ \/ E
1 w) Y: B; Y; U: `
1 k' ^" w! a( r) v" X; \" f2 d0 P" C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是指暑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了,而不是天气像“火”一样地酷热。
) Z5 \* d! J# ^2 ]+ R# H3 k# v: C# V, d7 q9 I* n
8 B( {( \) R0 E7 V! B. X' O o
! u b/ D2 T% g/ f$ d) j江河日下——这是个贬义词。并非江河水流一天天地减少了;而是指示长江大河的水日夜不舍地往下游流去,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 I, S9 _5 ~6 [0 g9 B3 a. a
$ e: Z! `6 c; A/ c$ a. ]! i
5 d0 g: _0 l/ U/ o' F
! B" P8 e9 o* h( k) T- M/ m m1 r5 B' M不赞一词——这是个褒义词。是指文章写得好极了,别人无法再添上一句话;不可“望文生义”,误解成不给予一句赞赏的话。
6 z @' p. c7 d" L$ I$ I$ }) _4 ^" e# u1 l' p
G# p5 e3 d) b8 c+ ]9 A* Q* I+ {# M! P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雄鸡相斗,每次接战前都要先将嘴磨得更尖利。比喻继续不断努力,一次比一次勇猛。“厉”同“砺”,是“磨砺”,而不是“勉励”“鼓励”,因此,不能将“厉”写成“励”。
, g c$ b# O! b9 f% p# q9 d! G1 I. q8 R. y* |4 i0 l
( u. ]4 B# v. W& j D* [2 S6 t
. T7 \- p$ C, J$ Z6 Q7 P# e/ `间不容发——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是“形容距离小”。
4 @0 F5 |+ d; j, j& H4 V( Q8 h4 |8 h* h" X
0 s, D& W+ h' p% F2 y1 U
! n( T2 y: _& Z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 y$ g2 ]2 M6 b: h! D/ ?) C/ u% B+ }& L; ^4 ^. w% d7 c* P6 I
1 D0 m9 u# d+ f; {, |( D2 k, h
3 C* t3 g8 e5 G1 Q. y, x9 t
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0 P# f" `% k# k* y
) _" ~* G& v4 ]4 }% z5 N ' h) ]7 }. u" w$ \
# w8 E. A& t% X. w# N* |
拍手称快——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4 @7 R1 W1 P) W5 X+ I
$ G) \) x+ h' ^# Q& R4 z5 E! _; N2 K ' U, O! @2 W* V/ n0 e/ k8 `1 I
9 W5 T$ J( d- \/ i7 ^" O$ z: d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4 [+ D6 F7 [8 I% N6 v
# z: `) ]! t/ [4 @( i; B! c$ N9 ?
" m$ r3 N8 s* t' H3 k
* M3 j) }% e6 s0 z2 d
0 L& I% b8 e/ _ W
6 y' c# [7 F5 @ t; ?% y. I / I) h: @) s8 J& q) X" c4 v& o
8 a7 S4 n, \3 i2 }3 R1 V1 x) o待人接物——“物”指众多的人,并非“物品”。这一成语是指与别人相处。
2 Z. R4 f6 H5 X! ? u' B# I ?- z6 {6 }( v% q3 K/ n1 g
& g# z- ]( S, Q% |$ c
! {' \" Y/ ]6 g% v4 X罪不容诛——是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足以抵偿,而不是虽然有罪但不当处死。
% z Z$ L8 ?9 I0 |$ Y$ v D B- A8 X4 p/ S4 N5 q
' R6 }5 U" `! R7 R. F% h5 y9 O
7 x0 ?1 V$ J0 ~/ Q. w一波三折——“波”不是“水波”,而是书法中的“捺”,“折”是转换笔锋的方向。这个成语原指写字笔法曲折多姿。现在用来比喻文章结构曲折跌宕,也形容事情进行中阻碍曲折很多。
2 E9 X. ~( m; @& X% F- J4 ^9 j
: [. }1 d7 A4 q
1 \6 `# u% |6 N$ P& ]
一板三眼——“板”不是“木板”,“眼”不是指“小孔”;在民乐与戏曲中每小节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板眼”指戏曲音乐的节拍。“一板三眼”比喻语言行为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呆板,不知变通。 ' O: }9 ?) x# D$ r4 t$ T
6 I3 \# V* W( s z7 ~9 I5 {
q% k5 Q# W, Z) R+ C! n1 k
" q% k: X5 D3 l! B I; R
不情之请——这是个谦词。是指自己向别人提出了不合情理的请求,让对方难为了;而不是指别人对自己提出了不合情理的要求。■福建 傅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