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干部监管、提倡厉行节约、规范公务接待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得到了全国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评价。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感叹。他们说,“啥都不干,难找缺陷;只要不干事,就会不出事……”等等。7 ]4 C) d7 H9 a" o
之所以会有这些感叹,笔者认为,就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做人做官做事、立身执政用权的关系,认不清“为官不易”与“为官有为”的辩证关系和精神实质。为“官”者,如焦裕禄、孔繁森等,之所以不易,恰在其有为。“不易”在其责任、担当;“有为”在其作为、贡献。只有牢记不易,才能践行有为。所以,两者的关系互不矛盾,应当相与为一。
( I- P( f/ S# H, {' b- z' s5 j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永做人民公仆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天职。“为官不易”导致“为官不为”的议论,看似是制度规定过密、过严、过紧的结果,实际上反映的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内在修为与组织需要、人民期待是否一致,外在“他律”和内心“自律”是否一致,个人期望与工作本质是否一致。为此,领导干部只有打好自身立身处世的基础和根本,才能做到“为官有为”。
5 D1 p. j! C+ n+ E; N( Q" j; v. J2 _' l9 W$ `9 [
: g; G' J$ H5 v" n) m2 T 领导干部如何做官: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q& \0 p0 c+ d5 F z' d2 z! j& ^9 \9 ?! ~( H# n5 m* d
5 _6 R! Z/ f1 x2 M+ c0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史记》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归类评价的记载。好官的标准是什么?西汉时,司马迁的标准是:行教、清廉、守法。三国时,司马懿提出的“清、慎、勤”成为好官标准。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尽管封建社会的好官,有其勤政廉洁、奉公执法的一面,也为人民做过不少好事,但是,与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存在质的区别。他们是统治人民群众的官僚老爷,而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 W( j, F6 Q& |5 _* D& T/ C. y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革命依靠干部,我们的建设依靠干部,干部决定一切”。好的干部标准是什么呢?他提出“又红又专”的标准: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要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党而工作;还要是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的英雄。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党实现了政策上的拨乱反正,党的干部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邓小平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方针,强调要按照我们党历来坚持的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干部。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持续推进,尤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干部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成为干部新标准,注重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6 I6 H3 V! h9 h2 z2 W! x1 y1 i* @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好干部的类型不一样,群众对好干部的评价角度也不一样。但是,好干部都有一些共同特征,这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准已经明确,但是,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关键在于如何达到并践行标准。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条件、是基础,关键还在于干部个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个人是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A2 h1 \5 o& z6 }& [
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掌握执政权力,拥有执政资源,还能不能保持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本色?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经受了考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热衷“四风”,失去了群众信任,甚至陷入不廉洁堕落,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人生如桥、理念如柱、纪律如索。应自觉地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一座标杆,见贤思齐,反复比较,常修为政之德,不移公仆之心,才能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素质能力、改善作风形象,做一名合格的好党员、好干部。
+ @; q" \! d6 A' E, H5 E9 ]8 ?+ S, K# y& c5 i+ e
3 E+ R+ q5 H/ c5 A3 ^6 z1 _6 r& S
领导干部如何做事:既要有畏,更要有为
2 X, u8 }6 v. b$ B
q# O6 F! R2 t% A {2 P$ b6 g/ g9 ~0 D6 e- I! k8 t; T
6 }3 Q8 U5 {( r) c* V
( J# q9 |$ V2 R3 M 科学决策、稳定连续,健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中国是世界上官员层级最多、队伍最大、素质差别最严重的国家。中央政策方针相对单一,地方情况千差万别、差异很大,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搞“一刀切”往往会造成地方选择性执行的弊端。比如: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曲解政策、断章取义;软托硬抗、装聋作哑;甚至还有以“土政策”代替中央政策等情况,造成改革的滥觞、梗阻。从这一角度说,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制度规定做到了顶层设计科学、地方差异区分,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稳定连续,才让有些干部感到“为官不易”,这恰恰是改革执行到位,触及深层利益,收到成效的表现。
) \1 D5 l# o" u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 )! N3 T! q4 ~9 j( Z A( t& z% U0 Q; y/ m1 T
& j* T7 P w3 g/ E*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