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加减乘除” ' p- W# F: V9 r r% z
武鹰
$ l5 y2 g8 P$ ~0 \; Z8 q# u$ @; F% {6 m& B/ B* j$ K
著名词作家乔羽曾写过一首富有哲理的《算盘歌》:“下面的当一,上面的当五;一盘小小算珠,把世界算得清清楚楚。哪家贪赃枉法,哪家洁白清苦,俺叫你心中有个数。三下五去二,二一添作五,天有几多风云,人有几多祸福?君知否——这世界缺不了加减乘除。”其实,人生也需要“加减乘除”,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的质量和人生的命运如何,取决于我们对“加减乘除”算式演绎得是否恰当。
6 v' ?2 P, k/ I9 M9 _ 所谓“加”,就是要善于为自己“加油”“充电”。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为什么一起毕业的同学在几年、十几年后,在待遇、职级、业绩等方面差别那么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的,但与自己是否善于“加油”“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无关系。“终身学习”不应作为一个口号,需要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5 `/ e; `+ m9 I* X% u
; ~$ ]! g5 B2 e 所谓“减”,就是要学会为自己适当“减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压力相当大,经常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有的还因此英年早逝,令人遗憾。因此,学会“放下”,学会“松开手”,适当为自己减压,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轻装上阵。不妨淡化一下名利和金钱。怀有名利之心、追求财富的积累无可厚非,但也不应看得过重,实践告诉我们:生命之舟是难以承载太多的功名利禄和浮华虚荣的。需要培养一些业余爱好。人生在世,工作之外总得有个精神寄托、个人雅趣,闲暇时或呼朋唤友登山、或手捧“闲书”静读、或陪爱人孩子购物,或侍弄花草虫鱼,都有利于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心静下来、气平下来。身心愉悦、压力舒缓、养精蓄锐,然后重返“战场”,效率必然会更高。有人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话颇有道理。2 o8 c% {* C' V0 N. I' M' P
+ w) F) g4 ^0 H0 N 所谓“乘”,就是要努力追求“倍增效应”。人们都喜欢“事半功倍”,不希望“事倍功半”。如何实现“倍增效应”,我认为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要重视沟通和慎重交友。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笔者所在地的读书沙龙成了三年多来,累计举办活动90期,参加人次2000多人,推荐好书800余本。好书推荐活动不仅让参加者开阔了视野,而且让大家省去不少淘书的时间,更何况书友推荐的都是精品,能让每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数倍的收获。有一句话说得好:“最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去做什么样的人和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只有交一些品德好、见识广、阅历丰、才能高的诤友、益友,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成倍地增加。而如果交一些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损友,就会导致你在道德品行上的倒退,严重者甚至使你走上邪路,让多年的努力“清零”,遗憾终生。( V8 V7 [' p' Y) E& l! J1 C
# m3 G1 M X: ?5 U: _! W# J1 s: v, p' H
& U& `3 l7 o! Q/ j) F8 p* c/ b5 w 这正是:生命没有回头路,随身携带“算盘珠”。善做“加减乘除”法,人生百年不虚度。9 t& s! |4 X4 F% r/ ], O
(刊于1月3日威海晚报); W2 n2 r. ]6 G
5 K/ Y% n4 ]5 n7 _; k9 W1 I/ ~9 C%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