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员工辅导是由管理人员和资深员工带新人的重要方式。
9 Z$ e: T$ r: z/ A v# V7 c v
: ^6 U& z! {8 V# Z$ E 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就像教练一样,应该多一些组织、辅导、制衡。越是有问题,越应该放手让部下去做他该做的事。错了,让他去体会;对了,也让他去感悟。难事和错事往往最能造就人才。
- K# @: y- B( h9 P& L$ h: v" v, ^- ^, _5 c+ l+ [& s/ V! I& o
(一); p3 T y" r! [6 i0 T
% m& n+ `: U8 }/ T9 R# }前几天下班前审核一份会议纪要,拟稿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整体文字还可以,但存在许多新手存在的问题。为了尽快提高她的写作水平,我把修改后的文稿打印出来,叫上拟稿人和其主管办公室主任到我办公室给他们讲解了30分钟。总结辅导过程,有几方面启示:
4 `# T2 a' I; {7 T6 W0 z. b% \- s
1、即时发现即时辅导原则。虽已到下班时间,但若过了当天,可能打后连续几天我没时间安排了,而且时间拖后我对其中存在问题也会淡忘,拟稿人也会淡忘其写作过程。故要即时发现即时辅导。3 Q2 X9 H3 h4 v M, L9 Y
, ~, g; d& z% n2、辅导过程多为提问式。讲解中,我大部分是在提问,例如:标题的简称是否正确,组织会议的主体是谁,分号与句号的区别,会议上主要人员的讲话大致内容和观点是否概括得当等等。让她来思考和回答,不全面时我再讲解。讲解期间,她也问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表述等,我先不回答,反问她的看法如何,当她答不上时,我就让办公室主任先回答。若主任的回答没问题,就让她按主任的意见办;反之,我再作讲解。这样使得作为文秘的主管办公室主任暨承担了辅导下属的任务,又暗示了作为主管要为未能发现问题和没有及时辅导应负责任。; a9 X1 p& R! \3 f: P# y8 f8 I0 D
/ W/ d$ j# {! F) i ~6 b
3、多作鼓励。整个辅导过程虽时间不长,但我没有给压力给新人,相反,做得好的地方作了肯定,并且鼓励语言不少,感受到她会有信心以后做得更好。( B5 d O2 {7 S0 ]
h- ~; J1 m- @7 P
(二)
' m7 r' X+ i$ @3 s7 `5 [ X
0 B7 H0 H3 U# s/ B近来批阅文件发现员工太多的坏习惯,最明显的是“XX万元”“XX亿元”,写成“XX万”“XX亿”。这是低级错误,往往被人忽视。为了纠正错误,做了些次幽默举动。! I0 x. t* X) z$ m8 b+ W
0 \0 n, D7 v! t' P, @; A4 U: ~
1、我要求拟稿人更正,拟稿人在已打印好的文稿上手工插入“元”字,于是,我也用笔再加个“美”字。人民币变成美元,拟稿人急了,跑来告诉我,这样写金额不对。我说,你也知道不对啊,那干吗不重新打印好。 R" T& U/ L4 K1 t! n# \, |
4 {* s' G+ U4 P: D# }6 r2、同样错误的另一拟稿人,我迳对金额“XX万”“XX亿”的后面手工插入“吨”字,并对拟稿人说,看看我奖励你多少吨钞票?拟稿人自此核稿审慎得多了。- l$ F( V( u3 Z% K3 ^9 C7 u% @
3 Y/ J9 a: u$ V8 s让员工体验错误,理解错误所在,比直接改动更能促动员工改正坏习惯。7 d3 S" s; {& X L- G% }- N
4 ~' B( C: M! I' x! H+ K
, `2 z- S B& C5 S$ }
- y# A; R! @/ |' c* _5 \(三)
+ [+ B. L- S& {+ B& ~; I& x4 r; t* j0 e7 b6 J
一些下属汇报工作时,总会把工作过程象念流水账似的描述出来。通常是出于两种情况。一是不懂如何掌握重点来汇报;一是希望在上司面前展示其努力过程。但无论出于何因,都会被占用太多时间,尤其是工作会议。提醒和帮助他们掌握汇报的技巧是重要的事情。) T+ e! S) }" Q, a( }+ B9 p; I0 D
: G& Q; E4 p8 t! A6 A" j' Y9 ]4 ~
在一次例会上,每个人轮流汇报工作,我把手表放在桌面上,对每位同事汇报用时进行了统计。然后逐一点评,告诉他们刚才汇报内容那些是重点,那些次要的,汇报内容如何分先后陈述,如何把结论先汇报,过程少汇报等等,并要求下次例会大家有改进。第二次例会,同事们确实提前作了准备,汇报节奏明显加快。我同样作了评点,对每人做得好的地方表示肯定;需改进的地方鼓励其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经过几次会议后,同事们无论会议上,还是单独汇报,条理性和节奏性明显提高。后来,有些同事一看到我把表放在台面,他们知道我又要计时了,菜鸟可能有麻烦了。
0 \, a( X, j, B: J6 v, n$ ^
, I( Q0 p& z6 L(四)7 b8 ?3 o, ]/ P6 G9 m3 K
曾经接手分管一个新部门,发现同事们都是习惯于请示上司“这件事怎么办”,作为上司又不得不回应,这就像管理俗语“为下属背猴子”。
! _" E( M- j) ^& ]& t* V; q
+ f8 J9 t# ?) u0 n# a5 V: F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不会直接回应,而是反问道,你的意见呢?你的想法是什么?1 P1 c2 F! P7 O' Y, b+ U
' G# Z( E2 \' m
反问是很好的方式,一是把问题推回承办人,让其承担起研究的责任;二是倒迫承办人思考、研判问题,不做只会执行的“机械人”。0 @3 m; E8 g+ | h
i/ X+ v6 L" @! n! A毕竟这是个新接手的部门,同事们以前可能不习惯独立这样思考,为了扭转这种情况,我坚持反问为基础,同时不断地引导同事们寻找解决的方法。例如:
, {/ D; E* H f) I0 z# Z8 D5 y7 i- F' R) O" Y1 J+ U
你咨询过其他部门吗?他们出发点是什么?他们意见可以接纳吗?
; ~7 Z/ e, _ _: ~3 I' M( ], C2 m" l6 l) g4 d5 h
查过资料(包括政策法规)没有?政策法规文件上的要求符合当前形势吗?若果按此实施会否适得其反?- D g8 m# u, n! M( e
+ C$ ]8 f- A. x4 [- J9 A; B0 \
有其他案例吗?案例是否可以移植?我们是否可以参考案例做些改变来实施?
! U2 _; L c4 a' h+ W
' o0 F r/ H2 k! E4 `+ X2 u有其他方案吗?各方案中的优劣何在?倾向哪个方案?8 T" M8 |. q' W
, d8 g' d! Y0 X: H0 x
归结起来,也就是围绕5W1H,一层一层推敲提问,What,do what,why to do, how to do,why do that,who can do......5 Z; ]! t' S* [- r
4 J7 v- m2 v7 R久而久之,同事们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协调能力大有进步。要么不请示,要么提出了方案甚至两个以上方案,告诉我说“我想实施某方案,可否?”这就是让上司做判断题和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_0 n$ Z# J2 n/ [, ?% E+ e
+ ]) M" T- r6 p" X. ^7 \0 _记得最初的时候,有个别同事还不领会要求,问我一些低级的业务问题。有一次,有个同事问我很简单的问题,我随口就说,你翻开文件汇编,查找省政府某年某文件第几条。然后我又问他,我发给你们的文件汇编,你到底有没有学习?对方哑口无言。我当即宣布了一个要求,如果自己没有去研究就提问,我将视问题难度大小收取100元至1000元不等费用,难度越低收费越高,资金将用来请大家吃饭。但至今未曾收到过一分钱,看来利益的反作用力也是有效果的。% _7 m- v9 _ f; z& B3 e1 h
* i$ S, F. ?, ]! t! R% {/ q
. q: _" [& e8 n8 x( q m
; x* q; K1 c0 f. d5 N: R
(五)( G: u6 a, E. K( M6 |6 R3 w" p
5 u- r: |# l& W6 ?' h#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