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让写作成为我们成功的“利器”

[复制链接]
沂蒙老曲 发表于 2012-12-9 10: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曲按】几天前,大漠老师为我留言:“你有了这样多的工作磨砺,一定有许多是我所不能及的。说不定,哪天真的会约你给我的学生讲一课呢。今后有余暇,就准备点儿吧,平时留意梳理一些。这就算我正式预约了!”我觉得没有给大学生上课的水平,又怕辜负了老师的好意,就趁着假期里稍有些空闲,写些字,算是交老师的差,也和师弟师妹们交流。
' o4 n. H0 _3 T
5 t, s3 [9 g, \9 r3 k, s$ Q$ l+ T
5 x+ H7 P, x% s% ^3 L$ J, j/ B9 Y2 {" T( Q. P( ^5 ]
                                           让写作成为我们成功的“利器”# z9 Y( D2 U( @& V0 X  t

7 ^1 N; h" R2 i& ^" o3 C2 S                                                                  ——写给师弟师妹们+ g0 w: K, |8 }. z7 U( w
! g, [" t6 ^5 E$ S( j- P% H

" B. p5 e) o/ I; p# j4 S: L& H  m. v2 }) ^
    我是1996年9月踏入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临沂师范学院前身的大门,1998年6月毕业离校的。毕业十个年头,先后干过乡村教师、乡镇宣传报道员、党委秘书、宣传干事、新闻记者、局办公室副主任、政府办秘书,转战于农村城市,周旋于台前幕后,是一个挺能折腾的“主儿”。无论走到哪里,始终都没有离开文字,始终都是文字这个“利器”成就了我。
7 F% N# O& O6 S4 ?" }) o. d8 q) w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毕业后要面对的还是就业。就业考试,离不开写作,而进了单位,想在平凡的工作中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写作更是一个“利器”。所以,利用好宝贵的大学时光,把这个“利器”磨得更锋利些,还是极有必要的。下面,我想说几点:, j( B* s/ ^, X" \' W

' B7 l/ q3 f1 O6 l$ L1 t) `    一、有这个“利器”的人极度匮9 N( F) S* Y, f

& e3 M+ ]1 s$ T0 O   写材料并不是大不了的事。可是,工作中真要找几个时却非常难。10年里,我走了5个单位。这些单位都100多人,学历既有高小文化也有本科研究生,但是,能够真正拿起笔写作的人凤毛麟角。为了工作需要,有些单位到处借人,甚至到社会上招临时工。很多熟识的部门单位领导让我给推荐文秘人员。这其中,就有宣传部和组织部等大家非常羡慕的好单位。但是举目四顾,掂量来掂量去,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很出色的。我离开广电局后,宣传部里的一把手找我谈话,要我再回到宣传战线,苦口婆心地给我谈了1个小时。一个区里那么大的领导,找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谈话,只为让我留下来。由此可见,找一个能够写点东西的人是多么难!
/ |# E5 V1 C( U( }; D* t( U5 h
; t' F1 ~6 f1 u& t! p' C; u    写作水平无关乎学历。学历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见过市里一个局为副市长准备的讲话。我称之为“第一眼材夜思”。据局领导介绍,此讲话出自一个某名牌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之手。**草略了一眼。感觉不错,条理清晰,一二三,大标题也是那么回事,是个“材夜思”。可我再细看时却发现是个“伪材夜思”,疤瘌、麻子都出来了。小标题说是什么什么,论述起来却东拉西扯,乱七八糟,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有些地方,甚至句子都是病句。
4 H# T1 H% {; r  J& z
8 T  G5 |" [7 J. y    干记者时,很多本科学历的同事,写起有些难度的稿子来,也是找不着北。有时参加领导活动,领导没有讲话稿,即席发挥的,有时甚至并没有说什么。回来写稿的时候,写到领导讲话时,就要提炼升华。可是有些记者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编出来的话,一看不是领导说的,而是中学生说的。
2 d  r7 v1 e5 V6 o( V! R& p
: j2 s) ?  v- k    这种情况一点也不稀奇。我见过很多高学历者,也听说过很多高学历者闹出的笑话。这种高学历、低能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比较普遍。$ J% _* N. a. M! }) ]
: U. V0 I+ r) ^- S  W+ h5 z, U) v
    相反,很多学历一般者却写得一手好材料。我的同事不少是中专学历,写得就相当不错。还有一些为主要领导拿大材料的秘书,只是打字员出身。2 t8 P/ @1 g7 }) ?' ]) Z

7 J, J5 m8 L2 ^) _, J    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我觉得有如下原因:
8 ?: ]0 W+ n; }, k/ [  L) u
" [% [" m; X) X, L0 s    社会浮躁的大环境所致。一些人一旦到了某个单位安营扎寨,就逐渐丧失了进取之心,“混”的意识比较强。看见很多同事,都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就没有心思坐冷板凳,也跟着浮躁起来。
( n: \: u4 T! e# j7 s2 b1 L1 N) j' m; m* V7 r
    享乐主义抬头。和许多领导、同事、朋友聊天,大家都有这么个感觉,就是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抬头,敬业精神,吃苦品质缺乏。一有工作,先要考虑自己的事,是不是有个约会要赴,是不是还有一场球赛要看,是不是这两天有些累需要歇息?吃苦与享受的辨证关系似乎都懂,却不愿意付诸于行动。: G! `! [  ?; ]" H
7 n) Y3 ]( f6 z+ `; S7 _7 K5 X" Z
    继续学习意识淡化。有些人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可就是上不了一个档次,上不了一个境界。不懂就不懂了,从来不想着去弄懂,不想着去当个专家。
; ~: x# k2 L& W0 u$ D3 K7 B. ~
9 A& a& Z/ C- `( V% S- Q, P为“关系”所迷。到了社会,“关系”两个字绕不开。常听说,谁谁有关系,谁谁有背景。好像只要有了关系,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好百好。没有关系,就一片暗淡,四顾茫茫,举步维艰。于是,有关系的,不再想干写作这样的苦差事,没有关系的,觉得写了也是白为别人做嫁衣,不再奋斗。2 W9 W- j2 z: w  {8 z* M$ x5 T8 l
9 {8 A" ~8 o: D
    通过我的分析,有志于做这项工作的师弟师妹们,大可以放心。只要你端正人生态度,别走进思想认识误区,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让“器”“利”起来,那么,你的才智一定能够得到发挥,你的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施展,你的人生一定能够亮起来,你的前途一定能够辉煌起来。
$ R& @& I4 C2 d2 j
8 h* }3 b& ?: v1 c9 L4 ]8 _    二、我的“利器”是这样磨出来; {" }3 ?6 B1 X  C
5 e" ]  f) n3 {) I9 M4 w
    公文写作,需要一个文字功底。我的那点文字功底,是“坐”出来的,是读出来的,是写出来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在学习工作的空闲,我的爱好是信手涂鸦。有时是感情需要,有时是为了记录下自以为很了不起的人生琐事和感悟,有时就是为了练笔。写一写散文、随笔,再写公文,笔就会流畅润泽许多。虽然在文学方面毫无建树,但是文学却给我提供了一个公文写作的基础。我想,很多的师弟师妹们上文学课,是出于爱好,没有几个想终生作为事业来经营,想当文学家吧。如果上了文学课,提高了文字水平和文学素养,为以后干写别的文字提供一个基础,那就够了。想想自己还能写两个字,主要得益于“两记一信”:
- g: L/ i" U6 {6 J- y( }" K, L: x7 a( N3 D
    记日记。我觉得写日记,一个是贵在坚持。只要是有空儿,我总是要记一些。我写日记,坚持了十五六年了。纸质的有一摞。不过最初记得根本就不像个样子。从2004年买了电脑后,就开始习惯着在电脑里写。一个月记一两万字也是有的。好几个月不记也是有的。有时候事情多,就记周记。当记者那两年,一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当时我说,通过看市区两级我采访的新闻,就能排出我的工作表,知道我的行踪。这种情况下,日记就没有时间写了。然而比较欣慰的是,那时候每天都要写好新闻稿,始终没离开写字。现在如果不记,心里老觉得有个牵挂,有个事儿。一个是又快又好。现在讲科学发展,要“又好又快”,我觉得写日记还是要“又快又好”。又快,就是不要管老师们讲得这法、那法,不要怕文字丑陋,先把想记的事记下来,然后再揣摩怎么去修改,去完善。当然,也不能篇篇都好。我觉得对日记不要要求太高,记流水帐也可以,但也不能老是记流水账,那样对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显然不利。有空的时候,还是要记得更艺术些,在不违背生活事实的情况下可以当小说来写、当文章来做。我感觉这样对自己提高很快。
" }, S; j9 h5 S# `3 q5 ]/ K/ @7 c$ S9 S4 G' [9 \
    写札记。当老师那两年,我让学生必备两个笔记本,一个写日记,一个写阅文札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过很多好东西,不去随手记下来,当时脑子热一阵,然后就到了爪哇国。记下来,随手翻翻,温故知新,受益很多。我看见很多人读东西很多,也很快,和他聊天,他也很渊博,可是要写作了,却写不出。我觉得是没有用好“精读”这个法宝,没有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精读,记札记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我读书很慢(也是笨,反应慢),遇到好的作品,读完一遍还要来一遍。然后记下一些句子,或者写一点感想。有时,看过一个长一些的小说,我就写梗概。这个很锻炼人。我干宣传后,便将优秀的新闻稿件剪切下来,贴到我的札记本上,丰富了札记内容。我的札记本到现在也有好几本了吧。
0 B" E5 ^& d) _9 I- T
. T2 U' R4 Z" M& w    写书信。如今通讯发达,很少有人写书信了。过去是鸿雁传书,现在是手机传情。上大学有很多自由时间,我会用来写信,到了寒暑假,我会写更多的信,而且很多都是长信。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什么都写。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之间的信,非常频繁。我寄一二十页,他们也邮来一二十页。很多时候要超重,只好加贴邮票。那时,可为邮政事业做了微薄的贡献。一来二去,大家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 A5 ~% |! Z0 u  o; |: z
; l# z' Z. s: [- }* i    个人有个人的法儿。我的都是笨法子。聪明的法子学不来,只好如此了。
# T& R+ y4 A3 H/ D( T) f1 [3 R6 X+ W$ q
    三、我认为“利器”应该是这样  w1 J! G; p$ j3 M: P1 o
) H0 r$ o2 [# ]5 ]9 b0 I8 x
    一份好的公文材料,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个人认为要具备以下几点:! \4 n8 s4 x) |7 N. Q5 I+ b, U
! h5 ^% x8 ^) h* [# k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标签:成功
 

精彩评论30

正序浏览
清啸 发表于 2012-12-10 10: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看看,学习一下学习一下
 
xaflybird 发表于 2012-12-10 10: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写材料的同志很辛苦,要宁静致远
 
tanglei471 发表于 2012-12-10 11: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语言朴实,表意清晰,非常受用!
 
550845494 发表于 2012-12-10 11: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写作成为我们成功的“利器”
 
寒雨残阳 发表于 2012-12-10 12: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文章,学习了!!!!!!!
 
牵牛花 发表于 2012-12-10 12: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只有付出的多,才能收获的多
/ E0 [* H. w' K% t) E% [( B1 ~
 
异次元秘书 发表于 2012-12-10 14: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身说法,非常实用,要学的东西真多啊
 
eanucc 发表于 2012-12-10 15: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材料要宁静致远。好。
 
山在那里 发表于 2012-12-10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和心境非常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