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i. U9 \% ]$ d 从本质上说,“传帮带”的过程就是实现干部“无所用→有所用→不必用→另有大用”的过程。通过“传帮带”,使新进机关的A同志尽快成长为业务能手,成为该岗位的合适人选,进入“不用不行”阶段;通过抓好比A同志后进机关的B同志的“传帮带”,使B同志可以“取而代之”,胜任A同志的角色,达到没有A同志照样高效运转,即A同志“可有可无”的状态,于是A同志进入“可以不用,另作他用”阶段。这样,流水不腐,“传帮带”工作就像传动机,实现了人才的有序流动,事业就会生机盎然!
“传帮带” -- 从理论上讨论,‘传帮带’是必要的,然而,我们中国式的‘传帮带’应该是少来一些为好,因为年长者知识面的闭塞会影响年轻人的思维。当年从工农兵里培养人才,无非就是提拔无知者而已;现在略微好一些,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培养干部的结构。文革中,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因为害怕,不让自己的子女读书,把整箱整箱的书籍送到废品回收站,连钱都不敢要;不但如此,还专门找三代工人、三代农民的家庭,成为亲家,两个家庭都快快乐乐。因为,那些工人、农民的家庭对知识分子的崇拜是很难想象的,而知识分子家庭为了保命,更需要过安宁的日子。再者,我们国家的人们对‘官高一级压死人’有着奴才的心理,所以,‘传帮带’的直接效果就是继续培养‘奴才’的性格和‘奴才’的理念。‘奴才’这个词听起来不好听,但用起来很是实惠,能起到皆大欢喜的效果。 7 Y* b/ ]2 u4 g. Q0 X4 b, m/ f$ c* x) w H
倘若我们的‘传帮带’能学一点西方的理念,哪怕是一点点,也够用了。比如,纳粹德国的火箭专家和战争英雄韦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在二战后为美国宇航局工作,成为美国宇航局(NASA)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火箭 (Saturn V)部门的主管和总设计师。他居然将十几亿美元的火箭研究经费交给了一位28岁,刚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让这位年轻人负责火箭测试的工作。要知道,60年代的十几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这种进口‘传帮带’的方式,我们不知道能不能学得会?所以,要想真正理解‘传帮带’,我们也许先要学会怎样摆脱奴才性格。 ) u. V6 l, Z" J: y; z# T3 e7 J- |7 v. y